进入秋冬季节,哮喘高发,作为我国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中国哮喘患病人数多、患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危害大众身心健康。为此,《健康中国行动规划(2019-2030年)》[2]将包括哮喘在内的多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纳入十五个重大行动之一。然而,科学防治哮喘是一场“持久战”,大众对哮喘认知误区、缺乏长期规范管理意识等因素,让我国哮喘防治任重道远。
近日,人民网·人民健康携手多位权威专家推出《2022哮喘防治微宝典》(以下简称“微宝典”),项目由全国百家零售药店公益支持,旨在帮助大众树立哮喘的科学防治意识,共促疾病的规范管理。同时,为让哮喘科普与关爱深入社区,医药科技公司欧加隆与全国多家连锁药店共同发起的2022“守护每一次呼吸”秋冬哮喘关爱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日前正式落地四川太极大药房,为成都市民带来哮喘诊疗相关科普及一站式慢病管理服务,助力社区基层哮喘长期规范治疗及管理。
非同“哮”可,哮喘患者超4570万,控制率不足3成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是仅次于癌症的世界第二大致死和致残疾病[3]。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哮喘患者约为4570万,平均每100人中约有4位哮喘患者[4]。哮喘不分年龄,患病率不断增长:2000-2010年间,儿童哮喘患病率增长53%[5];2010-2015年间,成人哮喘患病率增长239%[4,6] 。
与庞大的患病人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率仅为28.7%[1],儿童哮喘控制率不足40%[7],成人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的发生率在50%左右[1]。哮喘因病程长、反复发作,导致误工误学,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刻不容缓[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向莉表示:“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抗哮喘的控制类药物治疗,使哮喘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只有科学全面地认识哮喘,早发现,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才能真正远离哮喘,实现更顺畅的呼吸。”
“哮”声匿迹,长期规范管理是关键
让“哮声匿迹”,提升治疗依从性是关键。研究数据表明:如果治疗依从性增加25%,那么重度急性发作风险下降10%[8]。遵医嘱、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长期规范管理是防治哮喘的“良方”。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郭岩斐表示:“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患者依从性高低与哮喘的病情变化密切相关,依从性提高可显著改善哮喘控制水平。”
根据支气管哮喘防治宝典(2020年版),哮喘治疗药物分为缓解药物和控制药物。缓解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包括:速效吸入、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抗胆碱能药物等,能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症状。而控制药物需要每天使用并长时间维持,通过抗炎作用维持临床控制控制症状,避免反复发作,代表药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等[1]。其中,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非激素类抗炎药,能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1],可同时兼顾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控制好鼻塞,也有助于气道健康和呼吸顺畅[9]。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主任李雯补充道:“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使哮喘病情得到良好的临床控制;减少急性发作、肺功能不可逆损害的风险。”
深入社区,守护每一次呼吸
构建哮喘慢病管理体系,让哮喘 “长治久安”,需要疾病诊疗、健康管理全链条上的各方参与。当前,零售药店是慢病管理的第一阵地,在慢病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疾病科普、用药管理、建档监测等专业化服务,成为哮喘防控闭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关爱计划将整合各方资源为零售药店赋能,依托规范的哮喘管理服务、丰富的慢病管理经验,打通药房门店和移动端,为成都市民带来疾病教育云课堂、线下患教会、专业哮喘科普等多元公益活动,守护每一次呼吸,让“关爱”与“规范”覆盖更多患者。
太极大药房坚持以关爱民众健康为己任,近年来,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式的服务网络,联动药师、社区、医院等多方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周到、更优质的专业药事服务。
四川太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执业药师王倩表示:“秋冬季节,又进入了哮喘的高发季,而慢性病重在长期规范地管理。此次与欧加隆联合发起2022‘守护每一次呼吸’秋冬哮喘关爱计划,深入社区一线开展哮喘科普和关爱活动,希望赋能居民实现科学管理,减轻哮喘对他们生活工作的影响。作为健康专业药房,我们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把健康管理的理念延伸到每个社区和家庭。”
11-2024-CN-SNG-115496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宝典(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2]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Online].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3] 杨晓霖, 李平, 凌志海. 叙事医学视域下的哮喘防治与生命健康[J]. 叙事医学, 2021,5(4):164-170
[4] Prof Kewu Huang, MD, Ting Yang, MD, Prof Jianying Xu, MD, et al.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Lancet. June 2019.1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宝典(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宝典(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9):675-697.
[7] G. W. K. Wong , N. Kwon , J. G. Hong, J.-Y. Hsu & K. D. Gunasekera. Pediatric asthma control in Asia: Phase 2 of the Asthma Insights and Reality in Asia-Pacific (AIRIAP 2) survey[J]. Allergy 68 (2013) 524–530.
[8] Engelkes, Marjolein, et al. Medication adherence and the risk of severe asthma exacerb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5, 45.2: 396-407.
[9] 周兵,许庚.变应性鼻炎鼻塞的机制与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8):78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