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统计和谷歌广告

2023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第三期)

一、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探索经济生态双赢发展——新都区

1、案例背景

为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有效降低发展的环境资源代价,新都区聚焦C级企业较为集中的家具制造、包装印刷、人造板、工业涂装等行业,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思路,紧盯规上龙头企业和污染治理水平亟待提升的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和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助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聚焦行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效应。筛选40家区级龙头或独角兽企业,开展“一厂一策”重点帮扶,针对269条短板差距进行靶向施策,解决无组织废气收集、生产空间密闭性提升等问题;设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和环保服务机制,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16家企业开展环保绩效提升,3家升至B级,2家升至引领性。

二是紧盯难题精准施策,助力家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建立推广“环保主任”制度,发布《新都区家具制造业绿色发展环境管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提供200余万元激励资金,撬动企业投入2700余万元提升生态环保效益。新都区600余家企业通过完成问题整改,VOCs走航高值点位大幅减少,家具行业环保绩效B级企业达4家,居全市首位。

三是开展行业集群整治,全面助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锚定包装印刷、人造板等6大重点行业,持续对759家绿色绩效考核较差的企业进行帮扶治理。利用“微网实格”,提供“一对一”驻村驻厂指导,会同市环保协会和技术单位制定废气治理“提示单”,组织技术培训,确保整改实效。经过整治,油漆涂料、包装印刷、商品混凝土等行业均实现环保绩效C级及以上企业“零突破”。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12/5dd3a5cf5187b64b2616f92a5848e1b8.jpg新都区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3、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思路。根据本地工业企业的分布特征,聚焦引领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和众多污染排放量大的小微企业,强化现场帮扶和培训指导,制定废气治理“提示单”,帮助企业提高整改措施实效。

二是根据企业差异实施精细帮扶指导。在现场帮扶中,充分考虑各行业生产工艺、产品特性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差异,深入现场摸排企业经营状况和污染管控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整改措施,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是运用激励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发展。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和应急减排的反向倒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主动提升应急减排绩效水平,激发企业环保绩效提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打造政府引导、专家帮扶、企业自治的良好格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新模式——温江区和盛镇

1、案例背景

和盛镇位于温江区北部,近年来,和盛镇坚持探索公园城市理念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促进“人、村、境、业”高度和谐发展、实现“农商文旅体”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全新探索。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12/55b451e9e6ec204e09dad95c9222ef6f.png温江区和盛镇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美丽蝶变,诗意和盛承载生态价值转化。立足金马河周边空间可开发强度及生态可利用尺度,高标准营建金马河运动休闲消费带,规划建设“康体养、文体旅、体产城”三大主题段落,塑造最具生态性的消费空间和最具消费性的生态空间。

二是乡村振兴,乡愁和盛联村带农共赴美好。立足乡村,建立“开发一个景区、带活乡村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文旅+产业”模式,探索乡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本的“国企联村”乡村振兴富民新路径。围绕彼此赋能、善治共荣,坚持组织共建、商业共营、产业共育,实现乡镇基础治理共治共享。

三是特色休闲,活力和盛引聚运动项目集群。聚力特色运动休闲集群发展,投运足球运动公园、水上运动基地、无动力乐园、板式网球中心、SP汽车越野等系列运动休闲项目,不断充实和盛镇“城市大休闲+乡村微度假”的特色场景,丰富温江区大美公园城市内涵。

四是低碳营城,健康和盛助推幸福温江建设。按“赛事营城”理念积极引入中国板式网球巡回赛、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咕咚健康跑等体育品牌赛事,引领低碳运动新潮流,贡献了体育赛事助力营城运城的生态价值实现新模式,努力塑造蓝绿交织、产村相融、水城共融的幸福温江。

3、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公园城市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追求生态本底和生态效益完美结合,促进“人、村、境、业”高度和谐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新主线。培育人产新动能,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乡村新环境,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全人村新联结,实现治理方式的转变。

三是坚持生态人文的相互交融新表达。活用生态场景丰富乡村功能,激活乡村颜值厚植文化底蕴,探索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底层逻辑,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三、创新多元消费场景,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夜游锦江

1、案例背景

“夜游锦江”项目以成都母亲河锦江的千年故事卷轴为主线,创新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持续创新消费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营造文旅新体验,生动践行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两化理念,生动展现了锦江水生态治理二十年取得的显著成效。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12/0310369705b528173161e172be9ecf4f.png

夜游锦江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以“引调防治”实现生态治理,构建优质水域环境。开展“净水运动”,实施清洁沿河环境、疏浚河道、修复河床、活水公园修复等措施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实施锦江区再生水综合利用工程,解决区域内生态补水问题,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投入资金治理排污口、污染源,加强河道沿线废水、污水等收集处置,实现防污限排目标;投入资金整治秀水河、洗瓦堰、驸马排洪渠、何家冲排洪渠等河渠提升水环境品质。

二是以人本逻辑强化河岸设计,打造生态宜居水岸。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生态惠民工程,统一规划锦江两岸建筑群落,制定城市建筑风貌设计导则和街面立面整治方案,持续构建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将以往的“护城河”“交通线”打造成流光溢彩、人文氤氲的生态宜居水岸。

三是以生态理念塑造夜间产品,促进生态价值转化。聚焦生态价值转化,围绕“植绿、筑景、聚人”,以顺应生态原色重塑景观的手法,融入成都历史文化,打造出水上游船、猛追湾望平坊、东门码头等多个引领性项目和重要节点,构建出高品质的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形成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消费的美丽“夜锦江”。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12/edf6fb1d1adc7270a64fcff388d94430.png

夜游锦江

3、经验启示

一是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重塑环境。遵循“治水、筑景、添绿、畅行”实施路径,通过“引水净化、调用补水、防污限排、治水防洪”等手段推动锦江生态本底转化为生态优势,塑造“人城境业”和谐共生画卷。

二是以“放舟锦江”为亮点,宜人兴城。通过开通水上行船,采用两岸景观提升、河堤光影展示等手法,打造出新鲜酷炫的夜游景观,构建出烟火气十足的夜游场景,激活“水上经济”,实现城市发展价值跃升。

三是以“共建共享”为重点,持续发展。积极推进项目招商引资,通过吸纳社会资本实现共建共享,通过多元模式、多元效益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确保可持续发展。

四、厚植生态人文底蕴,建好考古遗址公园——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案例背景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邛崃市,公园坚定保护邛窑文化遗产,根据“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理念,结合美丽宜居山水公园城市建设,推动遗址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塑造了极具生态人文底蕴的考古遗址公园。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12/b10e9c5e6ed0d7336db5190192ab3e51.png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坚持保护为主,擦亮生态底色。充分利用遗址区依山傍河天然地理优势,梳理并依托片区遗址本体、河流、村道、绿植、老旧院落等历史和自然生态资源,坚持保护为主,通过打造提升园区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建老旧院落、保护生态旅游景观,推动遗址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乡空间形态。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创新文脉发展。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陶瓷研究机构、产业强市交流合作,借力国内高校资源优势,加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四川大学、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院校合作,引进高端交流合作项目。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12/67075a5a4c1bd748e9691a0ff2cf8b31.png

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三是深入公众空间,链接当代生活。秉承遗址与城市共生、文化与自然互融的理念,打造“十方讲堂”崃创空间、邛窑博物馆阐释邛窑文化,发展运动健身、亲子体验、户外游憩、休闲餐饮、特色民宿等业态,发挥文化遗产社会价值,提升公众参与感与文化自信。

四是开展品牌创建,提升邛窑影响。不断开展品牌创建,提升邛窑影响力,在打造文旅创意平台方面起到示范性作用。先后获得四川省十大历史文化地标、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荣誉称号,并于2022年12月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3、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生产性保护,创意化驱动”。以遗址保护为前提,考古科研为支撑,文博创意为驱动,全面打造一个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多重功能的平台。

二是坚持“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依托在地文化深厚底蕴,培育文创主导的新型文化业态,在保护和改善生态,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做到“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三是坚持“社会性参与、公益性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增强公众的生态文明保护意识,推动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发挥遗址公园更大的价值。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