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统计和谷歌广告

2023年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一、打造和美乡村建设与公园城市示范线——新津区

1、案例背景

近年来,新津区以创新思维推动打造和美乡村建设与公园城市示范线(主要点位有:天府农博园——张河果园子社区——斑竹林景区——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成都邓双海诺尔环保发电厂国家生态环保科普基地),推动“农商文体旅养”融合发展,强化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等核心功能。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27/d6d972ccfee35ea547cff81ee7cbfbaa.png

和美乡村建设与公园城市示范线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串珠成链,引聚资源人气。以生态环保教育为主题特色,开展精准化、差异化赋能,促进点位之间资源共享、联动发展,让资金引进来、人气聚起来,示范带动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格局。

二是开拓创新,转化绿水青山。以平台化理念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现代乡村发展,以“农博+”“农业+”“林盘+”为引领,创新农业会展模式,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联网”,促进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三是点绿成金,助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推动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拓展乡村居住、产业、休闲的多元空间,促进乡村增值增效,推进村社复兴、乡村振兴。

四是多元参与,打造宣教阵地。依托成都海诺尔环保科普基地,凝聚绿色力量,创新开发环保科普研学课程,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环保科普研学活动,致力打造现代化、多元化的环保教育科普研学品牌,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大环保格局,提升大众生态文明意识。

3、经验启示

一是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围绕共同课题,找准契合点,探索打造特色示范带,着眼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动示范带创新发展。

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共享效应。通过整合当地生态资源,统筹利用各方力量,串联打造精品教育路线,系统化集成化打造,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

三是凝聚力量,提升宣教实效。加强生态文明宣教阵地建设,创新宣教工作方法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宣教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切实扩大教育培训辐射面和影响力。

二、守绿换金,建设富美生态样板区——崇州市文井江镇

1、案例背景

文井江镇位于崇州市西北部,是适合大熊猫栖息的国家级生态镇。近年来,文井江镇坚持以生态为基,以产业为本,守好“生态涵养保护区”生态底色,聚焦生态价值转化,提高绿色产业发展能级,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27/428f6f974bc87f6de919155397bd29bf.png

文井江镇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做优做美生态环境。关停生态区煤矿、水电站,持续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主动服务大熊猫国家公园、李家岩水库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降低生态承载压力,夯实“炭”经济转化为“碳”经济的生态基础。

二是做实做细品牌培育。大力实施“标准化+品牌化”双轮驱动战略,以“标准培育-质量提升-品牌推广”为实施路径,以“公用品牌+特色品牌+企业品牌”为载体,大力推行绿色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培育出崇州牛尾笋、崇州枇杷茶、崇州重楼3个地理标志产品。

三是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以及枇杷茶、牛尾笋种植加工等绿色产业,探索实践“村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公司”模式,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支撑,吸引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引导农民在特色种养业上提质增效。

四是做广做深农旅融合。依托崇州市枇杷茶现代农业园区、鸡冠山柴家坝中药材种植区,积极培育农旅消费场景,加速推进大坪都统岩自然教学区打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27/02a9c2ee25d07787759b3c2ba5a7ef45.png

文井江镇

3、经验启示

一是优化生态本底,筑牢生态产品供给基础。通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涵养生态环境容量,保障生态产品供给安全,培优模式创新土壤。

二是推动品牌建设,引领区域产业升级方向。要把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与一个地方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健全行业标准等结合起来,让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引领产业升级的方向。

三是创新利益联结,创新构建生态价值联盟。推动资本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在地主体高效合作,促进公益价值共同体、经济价值共同体和品牌价值共同体叠加交融。

三、绿色办会,山水融城——成都世园会主会场

1、案例背景

办好世园会,是推动花卉园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2024成都世园会主会场选址成都东部新区绛溪河生态绿廊中部,园区总面积242公顷,其建设过程是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之一。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27/e8093993db4d7e93ad16225f265f2d5c.png

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综合服务馆广场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遵循绿色办会,彰显美丽中国的示范窗口。2024成都世园会首创编制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定了智慧世园实施规划、低碳世园实施规划等专项研究方案,全周期贯穿“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共享包容”的办会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筹备、建设、运营的每个环节,落实于建筑、能源、交通等多个方面,将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成就。

二是坚持生态惠民,推动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主会场充分利用原状地形,保留原生河道体系,绿色施工、清洁施工,打造丰富自然生境,建立完善的海绵系统,将好山好水好景延伸融入进城市当中,不断增强民生福祉。

三是提高运营效率,打造生态价值转化新高地。充分考虑园区建筑会时会后转化,坚持不建一个“无用”建筑的设计理念,充分预留未来拓展空间,结合场馆运营、展会类型,通过招商引入市场主体装修布展,将购买服务变为招商合作,减少布展费用,获得营收分成,会后将主展馆、游客服务中心等园区建筑转型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建筑持续利用。

3、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厚植生态福利。高标准设计并精心打造集居住、就业、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空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态环境。

二是坚持多元融合,延伸绿色空间。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体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是坚持永续利用,提高运营效率。运用节水、节能等方面的技术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建筑能耗、废弃物量与温室气体排放,打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建筑。

四、探索“集体联营 抱团共富”生态价值转化新模式——彭州市龙门山镇

1、案例背景

近年来,彭州市龙门山镇聚焦“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样板”目标,以实现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转化为路径,以做优做强集体经济改革为抓手,高质量建设全国森林康养示范镇,抒写彭州市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立体山水篇章”。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327/b2b2dc8339c7b9d4bac07d32ab47a4dd.png

龙门山镇

2、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厘清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架构,构建全域共建格局。出台《龙门山镇深化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改革指导意见》,探索“党建引领·五长共治”村级发展治理模式,构建邻里共富共治格局,持续巩固“1+C+N”集体经济联营制成果,构建全镇抱团发展利益共同体。2023年,镇级集体经济全年完成收入2413.08万元,同比增长47.82%。

二是盘活村(社区)闲置资源,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全面梳理资源禀赋,高水平编制六大规划,制定可开发利用资源目录和机会清单,探索多元主体参与集体经济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推动集体经济投资向政策、规划靠拢,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人文效益同步转化。

三是推动产业服务相融合,提升镇村品质能级。建立集体经济收益反哺机制,积极拓宽“集体经济+生态保护”共存途径,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乡村产业格局,统筹规划熊猫运动体育公园等系列熊猫IP项目,实现群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大熊猫IP生态价值转换同频共振。

3、经验启示

一是高水平构建集体经济联营机制。通过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集体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深度融合,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拓宽集体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充分发掘并高效利用闲置资源。通过统筹资源要素,编制发展规划,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多措并举推动闲置资源增值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是构建多元化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精心打造IP项目等措施,构建多元化、复合化的生态价值转化体系,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顺畅转化,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

(来源:成都市生态环境局)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