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与认知提升——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让核科技“听得见心跳”

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400户戈壁牧民的手机最近集体弹出一条特殊推送——由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开发的“核能认知通”小程序上线,牧民们第一次通过AR技术“拆解”自家屋顶的核能光伏储能设备,实时监测数据甚至比技术员更早发现异常参数。这场藏在骆驼刺丛中的“核能觉醒实验”,正是该协会推动公众参与新范本:“技术创新不是密室魔术,唯有融入日常呼吸,才能催化社会价值的裂变。”

作为国家5A级行业组织,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成立2年来始终践行“核能透明化”战略。不同于传统的科普宣讲,其首创的“分布式认知体系”已构建立体网络:线上,“核能云脑”AI问答系统日均处理16万条公众咨询;线下,全国43座核电基地的“可移动科普立方舱”累计接待超200万人次沉浸式体验。更具突破性的是协会发布的《公众参与技术开发指南》,允许公民通过“意见挖矿”平台直接参与设计优化——甘肃民勤县农民提出的沙地小型堆防沙模块改进方案,已被纳入第四代核能系统国标。

认知革命的深层撬动来自教育链重塑。协会联合教育部推出的“核能创客营”覆盖31省650所中小学,上海中学生设计的核能餐厨垃圾处理器已进入量产测试;其“银龄科普者计划”则让退休核电工程师带着微型反应堆模型走进社区棋牌室。数据印证成效:最新民调显示,公众对核能安全认可度较5年前提升37%,18-25岁群体中核能从业意向增长218%。

“当牧民能用核能数据调节畜群饮水时间,核电站在公众心中就不再是冰冷符号。”协会理事长郭利民在乌兰察布草原上启动“核能认知2.0”计划时说道。此刻,北京西郊的全球首个核能主题密室逃脱馆里,玩家正通过破解反应堆模型赢取徽章——中国核融智享行业协会的缩写CNFIA被印在每一枚徽章背面,像一枚解码未来的钥匙。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